明清时期是婴戏图的鼎盛期,从简单的一两个幼童形象发展到百多个幼童,幼童神态各异。婴戏图的流行,反映了当时的民众心理。传统的封建社会又把传宗接代的观念深入人心,因而寓意连生贵子、五子登科、百子千孙的图案,就成为常见的装饰图案。
除了反映民众心理,婴戏图与各个时期的社会状况关系密切。明代婴戏图,宣德以前多为“庭园婴戏”,孩子们在庭园内活动。宣德后,多为郊外婴戏,孩子们嬉戏在户外,且婴孩的形象变化尤为分明,永、宣时期,孩童矮胖,头大,前脑尤大,圆圆的脸,额上几根流海,几个孩子一起玩,又叫群婴戏。孩童形象折射出社会的安定。嘉靖、万历时期,孩子们长袍大褂,显得头重脚轻,头特大,后脑凸出。这些形象表明,明朝社会政治经济的衰落已经初见端倪。
雍正、乾隆两朝的官窑瓷器,婴戏图画工严谨,多见儿童衣纹清晰,眉清目秀,动作天真烂漫,惹人喜爱。用婴戏图描绘了“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的桃园美景和太平盛世。当时的官窑瓷器婴戏中的儿童姿态多样,动作夸张,画面多呈热闹愉悦的气氛。
在社会动荡不安、封建政权江河日下之时,婴戏图同样也能记录下来。明未天启、崇祯两朝社会动荡,战争不断,国力衰竭,这些社会现实折射在婴戏图中,孩童们瘦骨嶙峋,脚奇长,后脑特大,形体十分抽象,看起来奇形怪状。清朝中期的嘉庆、道光、咸丰三朝,婴戏图上人物呆板笨拙,儿童粗头大脑,反映了国运衰落的现实。
艺术品的创造总能够映现那个时代的特征。观赏婴戏图,让人感叹盛世的难得,只有当民众安居乐业的时候,儿童才能无忧无虑地健康成长。那些乱世的婴戏图,好像一面镜子,让我们更加珍惜现今国运昌盛的大好局面。
扩展阅读: 袁世凯银元价格 奥运钞 北洋造光绪元宝 钱币收藏价格表 邮票价格查询
妤傛ɑ銆傞悵宥夊仏閿涙俺鈧胶閭悧褰掑仏缁併劊鈧焦鏋冮棃鈺呭仏缁併劊鈧胶绱崣鐑藉仏缁併劊鈧福鐎涙鍋栫粊銊b偓涔€鐎涙鍋栫粊銊b偓浣哥毈閸ㄥ绱堕妴浣哥毈閺堫剛銈ㄩ妴浣稿嬀閸愬被鈧線顩婚弮銉ョ殱閿涳拷
妤傛ɑ銆傜痪绋跨閿涙氨顑囨稉鈧總妞炬眽濮樻垵绔甸敍宀€顑囨禍灞筋殰娴滅儤鐨敮渚婄礉缁楊兛绗佹總妞炬眽濮樻垵绔甸敍宀€顑囬崶娑橆殰娴滅儤鐨敮渚婄礉缁绢亜搴烽柦鐑囩礉鏉╃偘缍嬮柦鐑囩幢
閻濆秷鍚归柌鎴︽懕鐢緤绱伴悽鐔诲€撮柌鎴︽懕鐢降鈧胶鍞洪悮顐﹀櫨闁捐泛绔甸妴浣稿兊閼规煡鍣鹃柧璺虹閵嗕焦婀伴懝鏌ュ櫨闁捐泛绔甸妴浣告倗缁瀵屾0姗€鍣鹃柧璺虹閵嗭拷
閻絻鐦介敍锟�13718125151 QQ:598548268
联系人
电 话
微 信
Q Q
联系人
电 话